5月3日下午,当市民杨先生把7岁的宝贝儿子从一个全封闭式的学校里接出来的时候,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。儿子长这么大从没离开过家,杨先生想把他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训练训练,就给他报名参加了一个民间教育机构举办的“小鬼当家”的活动。类似全封闭式练习营活动在节假日期间较受父母欢迎,但教育专家却说,这种活动越热门,越说明父母对孩子关心不足,孩子的性格特点不是两三天就能改变的,父母必须要慎重。
送走孩子爸爸妈妈心悬着
杨先生告诉记者,从小生活在爸爸妈妈和双方老人溺爱中的儿子一直非常内向,自理能力也差,他总想找机会让儿子训练训练。不久前,一家民间教育机构举办的“小鬼当家”的活动让他动了心。活动是让6至15周岁的孩子在封闭的环境中生活三天两夜,通过一系列的活动,让他们在没父母呵护的状况下,安排我们的生活,收拾我们的所有。虽然价格不菲,但杨先生还是花了1000多元给儿子报了名。
杨先生的决定遭到了家人的反对,先是老婆舍不能,很不容易说服了老婆,双方老人又来阻止:“老师再好,能和自己父母一样?万一出个事如何解决?等他大一点再训练也不迟嘛!”杨先生狠狠心把孩子送了过去,惹得老人不开心,他一个人心里也差点打起退堂鼓。
杨先生告诉记者,他倒不是怕孩子出意料之外,只不过担忧忽然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,孩子的心理会受不了,所以这几天他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。很不容易活动结束了,把儿子接回家,看起来没什么不对劲,大伙悬着的心才放松了些。
两三天很难改变孩子
记者联系到了“小鬼当家”活动的有关负责人戴老师。他告诉记者,“小鬼当家”活动搞过好多期了,每搞一次,不少孩子父母之间都会为了需不需要把孩子送来而矛盾,像杨先生那样虽然把孩子送进去了,但一直不放心的父母也不少。其实如此的担忧大可不必,由于每期活动都只招收30个学生,活动地址放在一所完全封闭的学校里,有老师全程监护,安全绝对可以保证。三天时间安排攀岩、走铁索桥等一系列活动,主要还是为了训练孩子的胆量、独立生活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。来参加的孩子家庭条件相对较好,回去后父母一般都比较认可。
对此,宁波大学教育学院一名不愿透露名字的教育专家却不太支持。她告诉记者,每到节假日,一些盈利性的民间教育机构类似活动有不少,内容大同小异,都是把孩子送到一个离得远远的家人的封闭环境进行“训练”,这类机构参差不齐,她不想多作评论。但从教育学角度讲,能在两三天内让一个孩子性格有所改变的几率微乎其微,想要孩子独立坚强,还需要父母多花点时间来言传身教,而不是烧钱送孩子上培训机构。
另外,更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适应这类活动的,有的敏锐内向的孩子忽然被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,心里会产生一种恐惧,会觉得是父母不要自己了,这种伤害非常难估量。这名专家建议,教育机构搞封闭式练习,还不如搞一些亲子活动,增加爸爸妈妈与孩子交流交流的机会,让孩子在一个相对安心的环境中完成“练习”,也让父母了解该如何教孩子。